股票配资手机版 马斯克呼吁放弃国际空间站!是草菅人命,还是醉翁之意在中国?
国际空间站的命运股票配资手机版,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。
亿万富翁埃隆·马斯克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再次语出惊人,呼吁美国政府放弃国际空间站,把资源投入到探索火星的事业上。然而,他的言论却让正在太空中滞留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感到错愕。
这两位宇航员——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,原计划在太空停留9天,却因为波音公司的飞船故障,被困在国际空间站长达9个月,至今仍未能返回地球。面对马斯克的大胆主张,他们的回应颇具意味:“这里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太空实验室,我们不该轻易放弃。”
NASA陷入尴尬境地
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原本只是“星际客机”飞船的一次普通测试任务,他们的目标是检验波音公司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可靠性。2023年6月,这两名宇航员搭乘“星际客机”升空,计划在国际空间站停留9天后返回。
然而,飞船的推进系统出现故障,NASA发现其推进器无法稳定运行,部分引擎甚至直接失效。此外,NASA在飞行过程中还检测到氦气泄漏问题,进一步加剧了风险。面对这样的技术隐患,NASA果断决定取消“星际客机”的返航任务,改由SpaceX的“龙”飞船执行宇航员接回地球的工作。
然而,由于任务排期和发射窗口的限制,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只能暂时留在空间站等待救援。就这样,原本9天的任务,硬生生被拖成了9个月。
两位宇航员不得不与空间站的驻守人员共同生活,靠备用物资度日,并临时参与了一些额外的科学任务。NASA一边紧急制定新的返回计划,一边向美国公众解释这一突发状况。而波音的“星际客机”项目则成为众矢之的,频遭外界批评。
马斯克借题发挥
面对波音的再次失败,马斯克毫不留情地抓住机会,向NASA开炮。在社交平台X(原推特)上,他不仅嘲讽波音的表现,还直接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主张:“国际空间站已经完成历史使命,美国应该集中力量发展‘星舰’项目,把人类送上火星。”
马斯克的逻辑很简单:国际空间站自1998年投入使用以来,已经运行了超过25年,期间虽然进行过多次技术升级,但它的设备已经逐渐老化,维持其正常运作的成本越来越高。NASA每年需要投入约30亿美元用于空间站的维护,而这些资金完全可以用来推进更具前景的深空探索项目,比如“星舰”火星计划。
在他看来,国际空间站的科学价值已经被逐步削弱,现阶段人类需要将目光放得更远,探索火星才是美国航天事业真正的未来。
他的这番话迅速引发了热议,支持者认为他的观点具有前瞻性,但也有许多航天专家站出来反驳,认为国际空间站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国际空间站还能撑多久?
事实上,关于国际空间站的存废问题,NASA内部早已展开过多次讨论。毫无疑问,这座空间站曾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,它不仅是国际合作的象征,也为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微重力环境的实验平台。然而,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——它还能支撑多久?
首先是高昂的维护成本。NASA目前每年需要花费超过30亿美元用于空间站的运行,而美国航天局的年度预算大约在250亿美元左右,意味着空间站的投入占比相当高。如果继续运行到2030年,NASA势必要进一步削减其他航天项目的资金。
其次是硬件老化问题。国际空间站的许多核心部件已经使用了20年以上,近年来,空间站多次发生氧气泄漏、冷却系统故障等技术问题。俄罗斯的“星辰号”舱段甚至已经出现了裂缝,导致舱内气压下降。虽然NASA和俄罗斯航天局一直在努力进行修复和维护,但从长远来看,老化问题终究是无法避免的。
如果国际空间站“退休”,美国下一步该怎么走?
假如国际空间站真的按照马斯克的设想被淘汰,美国将面临一个重大选择:是联合盟友建造新的空间站,还是彻底放弃低轨道长期驻留,直接把目光转向月球和火星?
目前来看,美国的确在布局“后国际空间站”时代的计划,NASA已经意识到,国际空间站的高昂维护费用正在拖累其其他航天项目。因此,近年来,NASA开始推动“商业空间站计划”,希望私营企业来接管近地轨道的研究任务。NASA计划在2030年前,将国际空间站的功能逐步转移到这些商业空间站,并以租用服务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。
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,未来美国可能不会再建造由政府主导的大型空间站,而是通过商业公司购买太空实验室的使用权,类似于现在租用SpaceX的“龙”飞船进行载人航天任务的模式。
与此同时,其他国家也在布局自己的空间站项目。俄罗斯早已宣布将在2028年退出国际空间站,并计划建设自己的“俄罗斯轨道服务站”。而中国的天宫站更为现代化,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,并且完全由中国自主运行。尽管目前天宫站主要由中国航天员使用,但未来不排除会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加入合作。
深空探索:从近地轨道转向月球和火星
马斯克的愿景是直接跳过新的空间站,集中资源发展SpaceX的“星舰”项目,把人类送上火星。这一思路与NASA的“阿尔忒弥斯计划”相吻合,该计划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重返月球,并在月球建立一个长期科研基地,最终为火星探索铺路。
NASA目前正在与欧洲航天局、日本航天局、加拿大航天局等多个国家合作,建设“门户”空间站,这是一个围绕月球运行的小型空间站,主要用于支持月球表面的科研任务。
与国际空间站不同,月球门户站的目标并不是长期驻留,而是作为一个中转站,帮助航天员从地球前往月球,再进一步探索深空。如果国际空间站“退休”,很可能意味着美国的航天战略将彻底从近地轨道转向深空探索,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月球和火星任务中,而不是继续维持一座老化的空间站。
特朗普政府紧急施压
对于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来说,这场关于空间站存废的讨论或许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。比起争论未来,他们更想尽快回家。
面对国内舆论的不断发酵,特朗普政府迅速做出反应。1月28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要求NASA和SpaceX尽快采取措施,将滞留宇航员接回地球。他甚至直接点名批评波音,指责其“浪费了美国纳税人的钱,却连最基本的航天任务都无法完成。”
在外界的压力下,NASA紧急调整计划,决定提前至3月12日发射一艘新的“龙”飞船,将下一批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,并顺便接回滞留已久的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。这一决定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一件事情:NASA对波音已经彻底失去信心,未来的载人航天任务,可能会完全转向SpaceX。
国际空间站的未来依然悬而未决
尽管马斯克高调宣称“国际空间站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”,但实际上,NASA短期内并不可能完全放弃这一太空实验室。科学研究仍在持续,空间站仍然是全球航天合作的重要平台。然而,随着硬件老化、国际合作变数增加,未来十年内,它的“退役”可能将不可避免。
马斯克的愿景或许有其道理,但在这场关于航天未来的讨论中,更多的是现实的权衡。对于仍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来说,他们更关心的可能只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:“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家?”
参考资料:
澎湃新闻 2025-03-05 22:26《滞留太空9个月股票配资手机版,美国宇航员"婉拒"马斯克》